手機電池快充安全嗎?
快充技術,已成必然,隨著手機進入到智能機時代,人們關于智能機的依賴程度與日俱增。
而手機的屏幕的變大,而電池容量,卻一直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的範圍區間,于是手機的續航能力被一次又一次的推到風口浪尖上,不知引得多少用戶吐槽。
不過面對電池技術的瓶頸,一種曲線救國的解決方法出現了,它就是快充。
最後一種方法實際上同時兼容了高通QC2.0版和聯發科PumpExpress協議,可以看做是在原有USB5V充電技術上進行突破的綜合版本,所以一般我們都將主流的快充技術分爲前三種。
我們了解,幾種快充方法在速度上,相比于此前的充電效率,要提高了很多倍,其中比較令人耳熟能詳的廣告文案便是充電5分鍾,通話XX小時。這就不免令人懷疑,在如此告訴的充電效率下,安全性真的能夠保證嗎?
快充爲何能縮短時間
想要探究安全性,我們還是要先從理論開始補習,至少,我們也要先了解快充的原理,那麽快充爲何能夠縮短時間呢?從物理計算公式上來說,功率(P)=電壓(U)x電流(I),在電池電量一定的情況,功率標志著充電速度,套用這個公式,我們再來看三種快充方法,就會比較好理解了。
低電壓高電流模式
首先来说一下较早的快充方法VOOC,该方法是采用了低電壓高電流模式,由OPPO厂商进行了使用。
簡單來說,就是在電壓一定的情況下,通過新增電流,使用並聯電路的方式進行分流,進行並聯分流之後,每個電路所分擔的壓力會變小,而在手機中也進行同樣的處理,每條電路所承受的壓力也會變得更小,從而在保證充電速度的同時,也能減少手機充電時適配器與手機的發熱情況。
相信很多朋友都了解,OPPO的闪充充电线缆线路采用了7针的设计,就是为了解决大电流在传输线路里的损耗过大的问题,電池的触点也相应新增,并采取了一定的均流措施,也是为了解决大电流下電池发热问题。
高電壓高電流模式
相比于VOOC,高通QuickCharge2.0采用了一种不相同的方式,高電壓高電流模式,顾名思义,也就是同时增大电流与电压,通过前面的公式P=UI,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方式是增大功率最好的方法,不过其中的弊端是增大电压的同时会出现更多的热能,这样其中所消耗的能量就变多了,而且电压与电流也无法无限制的随意增大。
好在爲了彌補消耗新增的不足,高通推出了QuickCharge3.0方法,采用了最佳電壓智能協商(IntelligentNegotiationforOptimumVoltage,INOV)算法,可在任意時刻實現最佳功率傳輸,且最大化效率。與QuickCharge2.0相比,可以提高快速充電速度最高達27%,減少功率損耗最高也可以達到45%。
而且在充電電壓方面,QuickCharge2.0供應5V、9V、12V和20V四檔充電電壓,QuickCharge3.0則以200mV增量爲一檔,供應從3.6V到20V電壓的靈活選擇。這樣就使其能夠適應各種手機,允許手機獲得恰到好處的電壓,達到預期的充電電流,從而最小化電量損失、提高充電效率並改善熱表現。
高電壓恒定電流模式
與QuickCharge2.0相似,PumpExpress由于提高了充電器的輸出電壓,突破了充電電流的限制。同時缺點也與QC2.0類似,容易手機端充電路效率偏低。
于是MTKPumpExpressPlus快充技术应运而生,其与高通QuickCharge3.0类似,新增了调压档数,每档200mV。手机可以根据電池当前电压以及充电环路衰减,向充电器申请合适的电压,以达到以电效率的最大化,以进一步降低手机在充电过程中的发热量。
至于快充,在我们分析过其原理后,更能够确认其保护机制,比如高通以及联发科的解决方法,即便自动分档的每个档位断档较大,那么关于電池的影响也是极其有限的。
快充的安全性到底有沒有保障?
网上流传着这么一个简单的例子,比较利于理解。可以想象電池是一个水球,那么在水球小的时候,我们可以很随意的快速加水,不过当水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水球承受能力快达到临界值,假如继续快速加水,很可能把它水球弄爆炸。
所以爲了保證水球不爆炸,最後階段就要減小水量,控制得當,就可以在水球不爆炸的情況下把水球灌滿。
而结合快充,我们看到不管是哪种快充协议,都是前期爆发式充电,将效率最大化,而到了90%的电量后,则进入涓流充电,充电器与设备里的芯片协同工作,以控制进入電池的电流,达到充电5分钟,通话几小时的快充效果。
假如使用第三方充电器,那就得提前做些功课了,假如它没有超过设备的额定功率,至少电流不能超过,電池就不会受伤。众所周知,电压、电流和电阻都是相互联系的,电压越高,电流会更高效,不过高电压也会更危险,所以就要一个智能的电压控制器来监控电压并依此调节送入设备的电压和电流。
上一篇: 高能量动力電池的发展趋势
下一篇: 锂硫電池电解液价格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