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HIT電池
HIT是Heterojunction with Intrinsic Thin-laye的缩写,意为本征薄膜异质结.HIT太阳能電池是以光照射侧的p/i型a-si膜(膜厚5~10nm)和背面侧的i/n型a-si膜(膜厚5~10nm)夹住单结晶Si片的来构成的.
電池基板以硅基板为主;在硅基板上沉积高能隙(Energy band gap)
的矽奈米薄膜,表層再沈積透明導電膜,背表面有著背表面電場。
通过优化硅的表面织构,可以降低透明导电氧化层(TCO)和a-Si层的光学吸收损耗。HIT電池抑制了p型、i型a-Si的光吸收率,而增强n型c-Si的光吸收率。
HIT 電池在技术上的优势
由于HIT太阳能電池使用a-Si构成pn结,所以能够在200℃以下的低温完成整个工序。和原来的热扩散型的结晶太阳電池的形成温度(~900℃)相比较,大幅度地降低了制造工艺的温度。由于这种对称构造和低温工艺的特征,减少了因热量或者膜形成时产生的Si晶片的变形和热损伤,对实现晶片的轻薄化和高效化来说是有利的,具有业界领先的高转换效率(研究室水平为23%,量产水平为20%),即使在高温下,转换效率也极少降低,利用双面单元来提高发电量。
HIT 電池的制造工艺
HIT電池的关键技术是a-Si:H薄膜的沉积,要求说沉积的本征a-Si:H薄膜的缺陷态密度低,掺杂a-Si:H的掺杂效率高且光吸收系数低,最重要的是最终形成的a-Si:H/Si界面的态密度要低。目前,普遍采用的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沉积本征及掺杂的a-Si:H膜,同时热丝化学气相沉积发(HWCVD)制备a-Si:H法也被认为很有前景。
PECVD法制備a-Si:H薄膜
利用等离子里中丰富的活性粒子来进行低温沉积一直是a-Si:H制备的重要方法。在真空状态下给气体施加电场,气体在电场提供的能量下会有气态转变为等离子体状态。其中含有大量的电子、离子、光子和各类自由基等活性粒子。等离子体是部份离子化的气体,与普通气体相比,主要性质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是一种新物质聚集态。等离子体中放置其中的衬底可以保持在室温,而电子在电厂的激发下会得到足够多的能量(2-5eV),通过与分子的碰撞将其电离,激发。PECVD的缺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的不稳定性,二是电子和离子的辐射会对所沉积的薄膜构成化学结构上的损伤。等离子体作为准中性气体,它的状态容易被外部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衬底表面的带电状态,反应器壁的薄膜附着,电源的波动,气体的流速都会改变活性粒子的种类和数量,并且等离子体的均匀性也难以控制,这样都会改变衬底的状态。等离子体中的离子轰击和光子辐照,除了会影响沉积膜的质量,还会影响下面的硅衬底。光谱相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蓝光区,HIT電池的光谱相应提高,而在红光区,光谱相应变低。这说明对于本征层的钝化效果提高了蓝光光谱响应的结果,而对于硅片内部的损伤,则对红光部分,光谱相应降低,量子效率下降。对于这种情况,可以下调等离子体的功率,但是同时也会降低等离子体的稳定性。
HWCVD制備a-Si:H薄膜
熱絲化學氣相沈積HWCVD是利用熱絲對氣體進行催化和分解的軟性過程,不會産生高能粒子轟擊,對襯底的損傷較小,可以容易的移入或者移出沈積室,能夠方便從實驗室轉換到生産線上。
在HIT電池中,非晶硅发射极和晶体硅之间夹着5纳米后,缺陷密度低于非晶硅的本征非晶硅薄膜。HWCVD的缺点在于非晶硅的外延可以穿透5纳米后的本征薄膜而与晶体硅直接接触,这样会导致高缺陷,这样界面面积和缺陷态密度的增大会导致高的暗电流,继而开路电压也会减低。在制备中将温度控制在200度以下能够抑制非晶硅的外延。
HIT電池工艺的改良方向
提高界面鈍化效果
当非晶硅和晶体硅的界面陷阱密度由1011每平方厘米上升到10~12每平方厘米时,電池效率会降低20%。本征非晶硅的钝化效果由于a-Si:H薄膜的存在而变差,这可能是衬底中的少子波函数穿过本征非晶硅而和a-Si:H薄膜中的缺陷态相互作用,这样构成了载流子的复合通道。可以使用多形硅来作为钝化层,因为它具有更低的缺陷态密度和暗电流。
光陷結構和表面清洗
將制絨後的織構表面層使用硫酸和雙氧水進行氧化,然後使用使用濃度爲1%的氫氟酸進行60到180秒的腐蝕,這樣可以去除缺陷層來使粗糙度降低,接近抛光矽的效果。
柵電極的優化設計
如果可以去除柵線的延展部分,縱橫比提高1.0以後,效率可以在提高1.6%。這取決于對于銀漿的流變學研究和絲網印刷的改進。
上一篇: 不同种类電池优缺点对比
下一篇: 電池种类的分类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