鎳氫電池電極反應方程式
鎳氫電池是以金屬氫化物爲負極,氫氧化鎳電極爲正極,氫氧化鉀溶液爲電解液,電池的電極反應如下:
正極
充電:Ni(OH)2+OH—NOOH+H2O+e
過充電:40H—2H2O+O2+4e
放電:NiOOH+H20+e—N(OH)2+OH
過放電:2H20+2e—H2+2OH
負極
充電:M+H2O+e—MH+OH
過充電:2H20+O2+4e—40H
放電:MH+OH—M+H2O+e
過放電:H2+2OH—2H20+2e
總電池反應:MH+NOOH=M+Ni(OH)2
充电时,正極上的Ni(OH)2转变为NiOOH,水分子在贮氢合金負極M上放电,分解出氢原子吸附在电极表面上形成吸附态的MHad,再扩散到贮氢合内部而被吸收形成氢化物MHab。氢在合金中的扩散较慢,扩散系数一般都在107~108cm·s1。扩散成为充电过程的控制步骤。
這個過程可以表示如下:
M+H20+e—MH2d+ OH
MHad—aMHab
aMHb—β-MH
MHad+ MHa-—2M+H2
MHad+H2O+e—M+H2+OH
在電極充電初期,電極表面的水分子在金屬鎳的催化作用下被還原成氫原子,氫原子吸附在合金的表面上,
形成吸附態氫原子MH2d。吸附在合金表面上的氫原子擴散進入合金相中,與合金相形成固溶體a-MHab。
當溶解于合金相中的氫原子越來越多,氫原子將與合金發生反應,形成金屬氫化物βMH。當氫原子濃度進一步提高時,將發生氫原子的複合脫附或電化學脫附。
过充电时,由于阳极上可以氧化的Ni(OH)2都变成了NiOOH(除了活性物质内部被隔离的N(OH)2之外),这时OH失去电子形成O2,O2扩散到負極,在贮氢合金的催化作用下得到电子形成OH,也可能与負極产生的氢气复合成水,放出热量,使电池温度升高,同时也降低了电池的内压。負極上由于贮氢合金已吸饱了氢不能再吸氢,这时,水分子在負極上放电形成H2,H2再在贮氢合金的催化作用下与正極渗透过来的氧气复合成水。
放电时,NiOOH得到电子转变为Ni(OH)2,金属氢,化物(QMH)内部的氢原子扩散到表面而形成吸附态的氢原子,再发生电化学反应生成贮氢合金和水。氢原子的扩散步骤仍然成为負極放电过程的控制步骤。
过放电时,正極上可被还原的NiOOH已经消耗完了(鎳氫電池一般设计为負極容量过量),这时H2O便在镍电极上还原
正極(镍电极):2H20+2e>Hz+2OHT
負極(贮氢合金电极):H2+2OH>2H20+2e
這樣氫氣在鎳電極上生成,又在貯氫合金電極上消耗掉。這時電池的電壓變成“負”的,即鎳電極電位反而比氫電極電位更負,所以也稱爲反極。
在電池反應中,貯氫合金擔負著貯氫和電化學反應的雙重任務。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过充和过放过程中,由于贮氢合金的催化作用,可以消除产生的O2和H2从而使电池具有耐过充过放电能力。但随着充放电循环的进行,储氢合金逐渐失去催化能力,电池内压便升高了。为了保证氧的复合反应,消除氧气压力,设计电池时,負極容量过量,电池容量由正極限制。实现电池密封时,才能保证电池的安全。
上一篇: 鎳氫電池鼓胀怎么回事?
下一篇: 鎳氫電池工作原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