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酸锂電池工作反應原理
钛酸锂電池由正、負極板(正極活性物質爲三元锂,負極爲钛酸锂)、隔膜、電解質、极耳、不锈钢(铝合金)外壳等组成。正负极板是电化学反应的区域,隔膜、電解質提供Li的传输通道,极耳起到引导电流的作用。
電池充電時,Li+從三元锂材料中遷移到晶體表面,從正極板材料中脫出,在電場力的作用下,進入電解液,穿過隔膜,再經電解液遷移到負極钛酸锂晶體的表面,然後嵌入負極钛酸锂尖晶石結構材料中。與此同時,電子流通過正極的鋁箱,經極耳、電池極柱、負載、負極極柱、負極耳流向負極的鋁箔電極,再經導電體流到钛酸锂負極,使電荷達至平衡。
电池放电时,Li从钛酸锂尖晶石结构材料中脱嵌,进入电解液,穿过隔膜,再经電解質迁移到三元锂晶体的表面,然后重新嵌入到三元锂材料中。与此同时,电子经导电体流向负极的铝箔电极,经极耳、电池负极柱、负载、正极极柱、正极极耳流向电池正极的铝箔电极,然后再经导电体流到三元锂正极,使电荷达至平衡。
由此可見,钛酸锂電池基本原理,就是在充、放電的過程中,對應的锂離子在正負極之間來回的嵌脫,完成電池的充放電和向負載的供電。钛酸锂電池的充放電示意圖如圖所示:

電池充電時,止極失去電子,锂離子脫出,嵌入到負極中;負極嵌入锂離子的同時得到電子成爲富锂態。放電時的過程正好相反。在Li+嵌入或脫嵌的反應過程中,钛酸锂(Li4Ti5012)是一種理想的嵌入型電極材料,Li+插入和脫嵌對材料結構幾乎沒有影響,因此被稱作“零應變”材料,從而保證了其良好的循環性能。
钛酸锂存在兩種不同相的分子結構一—Li7Ti5012與Li4Ti3012。産生Li7Ti5012的晶體結構與Li4Ti5012的晶體結構均爲尖晶石結構,且晶格常數變化很小,同時體積變化也很小。能夠避免充放電循環中電極材料的來回伸縮而導致結構的破壞,從而提高電極的循環性能和使用壽命,減少了隨循環次數的增加而帶來容量的衰減,使钛酸锂具有優良的循環性能。
钛酸锂電池的電化學反應方程式:
正极反应:LiNi?Mn?Co?02 → LiNi?Mn?Co?02 + xLi﹢ + xe﹣
负极反应:Li4Ti5012 + xLi﹢ + xe- →Li4 + xTi5012
總化學反應方程式:
LiNi?Mn?Co?02 + Li4Ti5012 → Li1-zNi?Mn?Co?02 + Li4 + xTi5012
上一篇: 锂電池電解液的危害處理方法
下一篇: 锂電池保護板連接方法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