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電池維護保養的錯誤方法


1.蓄電池串聯混用
在蓄電池使用中,有时会出现新、旧蓄電池串联使用的现象,殊不知,这种做法会缩短蓄電池的使用寿命。因为新蓄電池内的化学反应物质较多,端电压较高,内阻较小(12V新蓄電池内阻只有0.015-0.018Q);而旧蓄電池端电压较低,内阻较大(12V旧蓄電池的内阻在0.085Q以上)。如果将新、旧蓄電池串聯混用,那么在充电状态下,旧蓄電池两端的充电电压将高于新蓄電池两端的充电电压,结果造成新蓄電池充电尚未充足而旧蓄電池充电早已过高:在放电状态下,由于新蓄電池的电荷容量比旧蓄電池的电荷容量大,结果造成旧蓄電池过量放电,甚至造成旧蓄電池反极。因此对蓄電池决不能新、旧混用。
另外,不同电荷容量的蓄電池也不能串聯混用,因为两种电荷容量不同的蓄電池串联使用时,往往会使电荷容量小的蓄電池过量充电或放电,缩短其使用寿命。
2.忽視疏通通氣孔
蓄電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氢气和氧气,尤其在过充电时,水被电解而产生大量的氢气和氧气。蓄電池加液孔盖上的通气孔就是用来散发这些气体的。平时如果忽视通气孔的疏通,造成通气孔阻塞,蓄電池在化学反应时产生的热量和气体无法散发,会使蓄電池内部温度和压力不断升高,最终导致蓄電池爆炸。因此在日常维护中应注意疏通通气孔,防止脏物堵塞通气孔。
4.電解液密度“甯大勿小”
电解液密度作为衡量蓄電池放电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以原始电解液密度已经确定为前提的,补加不同密度的电解液,只意味着提高原电解液的密度,即使测得的电解液密度较高也不能说明其放电程度就低;提高电解液密度可提高蓄電池端电压和电荷容量是相对而言的,一方面提高电解液密度可以提高蓄電池的电动势,使其端电压和电荷容量增加,但另一方面电解液密度过大,电解液粘度增加、内阻增大,使其渗透能力降低,反而会使蓄電池端电压和电荷容量下降,而且电解液密度过大还会造成极板硫化和愿板腐蚀等多种问题,使蓄電池使用寿命降低。
5.忽視電解液液面高度的檢查
应定期检查蓄電池电解液液面高度。若电解液数量不够,会导致极板上部与空气接触而硫化,降低蓄電池的电荷容量,缩短其使用寿命。一般在冬天半个月检查1次,夏天高温水易蒸发,应每周检查1次。电解液液面高度一般为高出极板防护网10mm-15mm。下限标记,所以电解液液面只要在规定范围内即可,虽然使用中不需要添加蒸馏水,但也应结合汽车定期维护检查电解液液面高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调整。
6.電解液液面“甯高勿低”
有些驾驶员在给蓄電池加注电解液或补加蒸馏水时,对其液面高度往往采取“宁高勿低”的错误做法。电解液液面过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电解液很容易从通气孔溢出而腐蚀极柱,造成极柱接触不良或早期损坏。聚积在蓄電池盖上的电解液会使正、负极柱连通而构成回路,致使蓄電池自行放电。同时电解液液面过高会造成蓄電池内部压力过大,严重时还会造成蓄電池爆炸。
7.隨意添加蒸餾水
在蓄電池日常维护中,当电解液不足时,一般应补加蒸馏水。但有时电解液减少是由于蓄電池壳体破损出现裂缝或加液孔盖扣不严使电解液泄漏而造成的。而有些驾驶员往往在检查液面高度时不注意区分是因蓄電池壳体破损或其他原因造成电解液泄漏,还是正常损耗,只要电解液液面一降低就加蒸馏水,结果造成电解液密度明显降低,使蓄電池不能正常工作。还有些驾驶员常常在收车后添加蒸馏水,结果所添加的蒸馏水不能与蓄電池原电解液充分混合,因而极易使蓄電池产生自行放电或损坏蓄電池极板,在严寒地区还会造成蓄電池局部结冰现象,影响蓄電池的使用寿命。反之,若在出车前给蓄電池添加蒸馏水,由于汽车在行驶中发电机不断给蓄電池充电,可使所加的蒸馏水与蓄電池内原电解液充分混合,蓄電池性能不会受影响。因此应在出车前添加蒸馏水,而不宜在收车后添加蒸馏水。
8.隨意添加電解液
经常遇到蓄電池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存电不足、电解液密度减小或缺水的现象。有些人员不懂蓄電池的技术性能,误认为只要添加电解液就可以使其恢复工作能力。殊不知,这样会导致蓄電池电解液密度不断升高,这不但会使其内阻增大,端电压迅速下降,而且还会因电解液黏度增加,渗透能力变差,使蓄電池电荷容量降低。在使用过程中,电解液密度减小并不是硫酸消耗了,而是随着放电的进行,存电量的减小,硫酸逐渐转移到两极板上,与活性物质生成硫酸铅,使电解液密度减小,放电越多电解液密度越小。因此当蓄電池电解液密度下降时,应及时对蓄電池进行补充充电,切勿随意添加电解液。
上一篇: 铅酸蓄電池会被锂电池替代吗?
下一篇: 蓄電池中常见杂质危害及处理办法